「香港衆會」合緣賞堂(十)元末銅漆金獅吼觀音

「香港衆會」合緣賞堂(十)元末銅漆金獅吼觀音


合緣賞堂

香港衆會聯袂北京合緣共生文物有限公司將定期推出古代佛造像、玉器和瓷器等古董藝術精品鑑賞文章,願同廣大藏家與文物愛者共同探討和交流!


元末
銅漆金獅吼觀音
內地
高67cm
文獻:《故宮藏傳佛教造像-圖像與風格》(下)P282、15,紫禁城出版社
來源:
德馨書屋收藏
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
出版:
1.《智慧無限I——合緣堂藏金銅佛像》,文物出版社。
2. 《華夏瑰寶—保利海歸精品文物特展》,長沙博物館主編,湖南美術出版社。
展覽:
1、保利藝術博物館
2、三亞市“皇家氣象——元明清宮廷珍寶展”
3、廣州從都國際論壇“中華文脈傳承展”
4、長沙博物館
5、陽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6、中山紀念圖書館
7、深圳雅昌藝術館
巡展城市:北京、長沙、陽江、深圳、湛江、廣州、珠海、東莞、中山、增城、常州、成都、合肥市、重慶、南京、太原、洛陽、大連、蘭州、鄭州、牡丹江、張家口等
長沙博物館展覽
合肥市巡展現場

元明時期是漢傳佛教造像轉型的重要時代,此時期菩薩像脫離隋代挺腹之拙樸厚重和唐代三屈之婀娜多姿,呈現端莊大方、閒然自適的人間裝束,簡淡中見慈悲,親切中見清逸,增加世俗化的審美意趣,是佛教思想結合藝術表現的傑出典範。如本尊獅吼觀音般秀美典雅,雕刻線條圓潤,神情尊貴含蓄,整體保存狀況良好,造形結構嚴謹,法相莊嚴慈祥,氣韻生動雋永,實乃此期佛教造像難得之精品。

元末 銅漆金獅吼觀音(圖二)

獅吼觀音(梵文Simhananda),亦作阿摩謎,譯曰無畏,即獅子無畏,所以又稱獅子無畏觀音,是密宗信奉的菩薩之一,是較少見的一種觀音密教形式,屬於事續蓮花部,其造型是著菩薩裝,呈自在坐姿坐於雪獅背上,喻觀音菩薩的佛法廣大,堅固。 “獅吼”本為佛教專用語,在佛教經典中,獅子吼代表佛法宏大無邊的威力,是無上的震懾力,也是強勁的傳播力——這是古代亞洲獅生長區域內的人們對獅子吼威力深刻認識的高度總結。正是因為雄獅吼聲有如此大的威力、震懾力和傳播力,誕生於印度大陸獅子生長區的佛教才會將獅子吼作為佛法威猛的一個像徵。按佛教的說法,以獅子為坐騎能降伏一切魔所生的病苦,使三界眾生脫離苦海,具有極為威猛的力量。獅子是雄猛和智慧的象徵,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因而,將觀音菩薩的法力與獅子的雄猛結合起來,是密宗藝術家的首創,那就是獅吼觀音的出現。觀音菩薩騎獅,降伏獅子,表達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神功法力,深不可測、悠遠無上。

元末 銅漆金獅吼觀音(局部)

通常修持此尊是用以驅除痲瘋和顛癩等病,據說這些病是毒龍所致,而獅子吼觀音可以克制毒龍。此尊是觀音菩薩騎在獅子身上的形象。觀音菩薩表情慈祥靜穆,菩薩裝束,頭戴寶冠,上身袒露,呈“舒坐”。臉部表情手腳表現寫實,富有彈性。整體造型姿態生動自由,裝束衣紋流暢,獅子的動態誇張,肌肉飽滿,鬃毛刻劃絲絲入扣,一絲不苟。體量碩大,鑄造精美,保存完整,在同時期的造像中較為罕見,堪稱元代佛造像之精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