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眾會〓三千萬的清朝巔峰藍

First Auction Results

Tatal Hammer Price exceeding 100 Million HK Dollars

高63cm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購於法國巴黎拍賣會

此瓶為雍正禦瓷中的恢弘之作。這類形制又稱“天球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藝術美學素來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這類鼓圓腹的瓶式,不啻蒼穹之妙喻。在天球瓶中,本拍品的器型格外俊朗、恢宏大氣。雍正禦瓷推崇永宣禦器,故禦窯廠大力進行模仿,即使如此,因為其燒制難度巨大,寶石藍釉屬於高溫石灰堿釉,以氧化鈷作呈色劑,系生坯掛釉,入窯經1280-1300 攝氏度的高溫一次燒成,它的燒制工藝,是我國制瓷業熟練掌握呈色劑的標誌。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寶石藍釉瓷的生產得到很大發展。雍正乾隆時期的宮廷檔案中有禦窯廠燒造寶石藍釉的記載,藍浦《景德鎮陶錄》:“寶石藍釉用青料配釉合成。”唐英《陶成紀事》“一仿宣窯藍青,色澤泛紅,有桔皮棕眼”此式寶石藍釉天球瓶為雍正典型大器之一,其形極似永宣,比例合度,較乾隆時期的更為秀美。
“天球瓶”以器腹圓鼓近似天球得名,首見於十五世紀明初,是時正逢鄭和帶領浩大船隊下西洋之航海時代,天球器形可能取自中東回教銅器或料器造形,見馬文寬〈明代瓷器中伊斯蘭因素的考察〉,《考古學報》,1999 年第 4 期,頁 12,圖 13-14。
天球瓶原名“千秋瓶”,象征著“千秋太平”之意。天球瓶這一形制於宮廷禦瓷中大放異彩,因為它們雖造價不菲,但皇上卻不計工本、刻意求精。縱觀清代天球瓶,此器尺寸魁碩,比肩者寥寥,著錄中無近例可尋。僅見一瓶,尺寸類同,曾為海陸軍俱樂部(Naval and Military Club)及靜觀堂雅蓄,亦曾先後售於倫敦佳士得 1968 年6 月 28 日,編號 53、香港佳士得 1996 年 11 月 3 日,編號 553、香港佳士得2001年 10 月 30 日,編號 805及香港蘇富比 2004 年 4月25 日,編號 309。

就本拍品而言,形制如此敦碩且寶石藍釉色如此湛藍耀眼之例寥若晨星。寶石藍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於明代宣德年間與寶石紅、甜白並列為當時顏色釉的上品。此件天球瓶為唇口,長頸,豐肩,弧壁,圈足,底施白釉,中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結體工整秀麗。瓶身通體施寶石藍釉,釉質肥腴,色澤勻凈明艷,光亮細膩,尤如藍寶石般璀璨深耀,口沿一線燈草口,為整器平添幾分寧謐之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器形健碩挺拔,線條硬朗,收放自如,正合雍正瓷器風韻,觀之確有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之感。

清末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有:“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亦有:“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寶石藍釉,其色澤深沈,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因釉色藍如藍寶石,釉面勻凈,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寶石藍”,且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宮廷陳設用瓷。明清時期,寶石藍釉因其肅穆寧靜的顏色使得整器更添清新雅致之氣韻。寶石藍釉瓷器本就燒造數量極為有限,加之如此碩大體量更加珍罕。
與本品相似例子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 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 年,頁99,圖 91;頁 142,圖 130;《望星樓藏瓷》,2004 年,頁 224,圖 87,可資參照。另香港佳士得在 2014 年11 月 26 日,拍過一例清乾隆時期“霽藍釉天球瓶”其以 3160 萬港幣高價成交。

參閱:清乾隆 霽藍釉天球瓶
香港佳士得拍賣2014年11月26日,編號3275
高55.5厘米
成交價3160萬港幣

值得註意的是,本件作品外有銅鎏金底座,是路易十五時期,在龐巴杜爾侯爵夫人的支持和推動下洛可可風格形成,這種華麗誇張的裝飾、富麗堂皇且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更趨於輕快、柔和以及甜賦典雅。柔美的波浪曲線,精致復雜的銅鎏金雕刻,悠揚的卷葉造型和頑皮的小天使,使宮廷藝術的洛可可風格受到國外眾多收藏家的青睞和喜愛。其精湛的雕刻無不展現出當年法國藝術家卓越的工藝創作靈感與藝術水平。此件作品的整體造型洋溢著高雅尊貴的藝術氣息,具有十八世紀法國宮廷特征。在天使的庇護下,似乎緩緩向世人敘述著中西結合的藝術巔峰之作。